| 作息时间 学校日历
  •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部门介绍
    • 领导班子
    • 科室设置
  • 规章制度
    • 国家政策
    • 学校政策
  • 专业建设
    • 本科专业
    • 优势特色专业
    • 人才培养方案2024
    • 人才培养方案2020
  • 课程建设
    • 一流课程
    • 精品课程
    • 美育公共艺术课程
  • 教材建设
    • 规划教材
    • 教材奖项
    • 教材研究项目
  • 课程思政
    • 组织机构
    • 建设目标
    • 建设成果
    • 示范案例
    • 政策文件
  • 教学研究
    • 教学改革
    • 教学成果
  • 劳动教育
    • 政策指导
    • 活动动态
  • 党建工作
  • 师生服务
    • 教学管理人员服务
    • 教师服务
    • 学生服务
    • 校友服务
实践教学科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实践教学科 > 正文

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

添加时间:2025-09-01 09:59:24     作者:张淑彦    编辑:范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打造文科实践育人平台,深化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提升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与贡献力,学校将组织参加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实践致新

二、大赛目标

本赛事旨在强化文科教育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新理念、新技术与文科融合,培育高质量实践成果,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文科人才,实现文科教育“脱虚向实”,赋能高质量发展。

——更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引导学生扎根实践、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感,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更实战:突出实践导向,推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提升专业素养和实战水平。

——更融合:促进学科交叉、校企协同、虚实结合,搭建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更创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进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更智能: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关注科技伦理与智慧应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三、大赛内容

设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参赛团队应聚焦社会实际问题,结合专业开展调研、社会实践、实习、志愿、国际交流等实践活动,运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详见附件1)

四、参赛要求

1.立足真实问题,深化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提升社会认知与责任感。

2.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3-15人,含1-3名指导教师,负责人须为文科专业学生。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每位教师限指导2队。

3.每队限报一个组别,以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单位。已获往届大赛金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且无实质性创新的项目不得参赛。

4.项目须积极健康、合法合规,体现原创性,严禁侵权或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五、参赛形式

须提交《参赛项目报告》(附件2)和《参赛项目汇报材料》(PPT或PDF格式),可另附支撑材料(如调研报告、论文、报道等)。项目报告为评审主要依据。

六、大赛赛制

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学校组织,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各赛段均设网评和现场赛,环节成绩独立计算。

七、评审规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侧重实践导向,重点考察学生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表现。(详见附件3)

八、奖项设置及晋级

初赛择优推荐8个项目晋级决赛。

决赛设金奖(包括冠、亚、季军各1名)、银奖、铜奖及优秀奖,具体奖项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九、组织机构

大赛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下设指导、组织、评审及监督委员会。

十、赛程安排

报名:2025年8月29日至9月15日,通过大赛官网(https://xwk.sdu.edu.cn)注册提交。

初赛:学校于10月15日前完成。

决赛:11月举行,包括网评和现场赛(西安交通大学)。

注:具体安排可能调整,请以大赛官网通知为准。

十一、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广泛发动,鼓励各学科专业围绕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置引导题目,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组队进行实践创新,做好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立项和竞赛准备工作;加强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赛,重点加强对学生赛事选题、实践过程的指导。

十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淑彦、赵远森

联系方式:4301322


附件:1.参赛项目组别

      2.参赛项目报告

      3.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2025年8月29日


  • 附件【附件1.参赛项目组别.docx】已下载次
  • 附件【附件2.参赛项目报告.docx】已下载次
  • 附件【附件3.项目评审指标体系.docx】已下载次

上一条:关于做好2024-2025学年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2025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结果的公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苑东街275号 |0471-4301354 |jwczhb@imau.edu.cn |版权所有@ 2024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